邮箱
szdx.ww@163.com
联系人:王万
手机:13962519105
首页>技术交流

表面处理企业种种火警和爆鸣事故实例

发布时间:2014-08-11

储荣邦      郑瑞庭

 

前言

我们曾接触到一些表面处理企业,由于防火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较差,造成了设备损坏,人员伤害。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数百万元资产一夜之间顷刻化为灰烬;还有的企业因火灾而一蹶不振。本文通过这些事故,总结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正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重于泰山。”

1  海绵状锌层自燃引起的火警

某厂为处理锌酸盐镀锌溶液中的重金属杂质,利用节日的空闲时间,采用0.1~0.2A/dm2的电流密度进行电解。这个措施是恰当的。节后上班时取出,铁板上有厚厚的一层灰黑色海绵状锌层,操作者考虑到这么多的锌若用盐酸退要消耗不少酸,于是将这十多块铁板放到室外墙脚边,一字排开晾晒,原想晾干后用刮腻子的刮刀铲下来,未料时隔不久,经风吹、日晒,铁板上的锌已充分干燥,块块铁板都有悠悠荡荡的火苗和腾腾烟雾!若周围有易燃物则必然会引起一场灾难。

2  氯化钾镀锌表面脆裂粒屑引起火警

鸡笼氯化钾镀锌件经蓝白色钝化后需晾干,在夜静深更时,值班人员听到劈啪之声。随声去现场察看,不时还看到蓝亮色小火花由镀件上掉下来。打开灯光一看,地下落满薄薄一层微细的银白色锌粒。为了生怕发生火灾意外,抽去搁放锌件的草编毯。后经分析,光亮剂加得太多,引起镀层脆性太大。氢脆把锌粒从镀层表面上剥落下来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氢气就发生自燃。

3  氢气燃烧引起的火警

某厂锌酸盐镀锌溶液中由于氢氧化钠的不足和阳极面积过小等原因,锌阳极板遭到钝化,操作者采取酸洗法来除去这层氧化膜,酸洗初期反应平缓,于是暂时离开去干别的事,不久槽内的盐酸随着锌板表面钝化膜的退尽,与锌反应逐渐加剧,待操作者回来时只见满屋酸雾,盐酸槽里的酸剧烈与锌板起作用,犹如烧开水似地翻腾着,几乎与此同时只听到轰的一声,立时在屋顶下漂浮着一团火光,1~2min之后逐渐缩小范围,但盐酸槽的上方还有一团时隐时现的火光悠悠地漂浮着,后来取出锌板,经水龙头的水猛力冲洒后才算息止。

引起这一事故有人感到不解,其实这事完全是锌与盐酸作用时释放出来的氢气燃烧所至。

吸风道内布绒燃烧引起火警

抛光时布轮被抛损成为布绒,布绒被吸入吸风道,磨光时工件与磨轮接触时在高强度的磨削过程中又产生火星,当此火星吸入吸风道之后即点燃吸风道内的布绒而引起燃烧。这种现象较为多见,吸风机工作时吸风道中供氧充足,火苗会越窜越旺,有时甚至把室外的通风道管烧得通红。

为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有条件的单位应把磨光与抛光的吸风导管分别设置,若无此条件则要勤清理吸风道内的布绒,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5  浓硝酸引起木质燃烧的火警

硝酸是强氧化剂,能使多种物体引起燃烧。郑瑞庭曾在某厂电镀车间参观时见到一幕惨剧。进入电镀车间犹如进入煤窑,四周墙面漆黑一片,当时好奇地问起车间何以变成这个模样,接待参观的那位车间负责人详细向我们作了介绍:刚发生过火灾,火灾是储存在陶土坛子里漏出来的硝酸引起的。这坛硝酸头天由酸棚里移过来,准备配制铜件出光液,后因来不及配制就搁在槽边踏脚板上,未曾想晚上硝酸泄漏,可能是搬运中酸坛受损之故,结果造成了这起灾难。

6  汽油处理不当引起火警

某厂用汽油洗刷工件表面上油污时,将用过的废汽油习惯地倒入室内明沟,由于汽油比水轻,浮于水的表面,遇到明火会引起燃烧。可这被疏忽了,明沟表面上的废汽油随着污水由车间流向室外污水池的途中,恰有两人在此闲聊、吸烟,其中一位抽完烟后将烟头随手朝明沟中一丢,烟头所到之处一声闷响并见火苗,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直奔室外污水集积池,吓得工人目瞪口呆。幸亏这时为用水高峰,明沟中的污水流速较快,这条火龙也很快进入污水集结池。这时才有人取来灭火器,将火熄灭。否则,池壁沥青防护层也会烧坏,幸运地是尚未成灾。

汽油用量较大的单位应把用过的脏汽油集结起来,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既能达到安全生产,又能减少经济上的支出。

现在已有不少单位利用其他金属清洗剂来代替汽油使用,效果也是很好的,值得学习。

7  含煤油清洗水直排河道引起的火警

南京某一表面处理厂附近的河道里,在深夜突然出现红火一片的夜空,惊动了当地县级消防队。消防队员发现停留在河道中二条河泥船(用于积肥)正在熊熊燃烧。而且大面积河面上的浮油也正在燃烧。后经调查分析,河面上的浮油正是该表面处理厂排出的废水,并责令其整改。

这一家表面处理厂在生产中需浸煤油一道工序,后经清洗。而这道清洗水就直排到一条半封闭河道中(河水基本是死水,不是活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中的煤油越积越多,再估计有人抽烟后把废烟头丢入河道中去,终于造成这次火灾的祸根。

该厂向我们咨询,建议他们在含油废水排放之前,先经过隔油回收处理。这样,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降低COD污染;另一方面也彻底解决了火灾的根源。

8  整流器导线过细引起火警

事情是因整流器引出的导线过细引起的。在镀大件时电流超过额定负荷,致使导线烧红,这时下段导线正巧搭在塑料槽的壁上而燃烧起来,当时闻到吱吱之声并有一股焦糊味,被及时发现,当时塑料镀槽已被烧成一个小洞,如不是及时发现,不但大半槽溶液遭到流失,还可能因此而引起火灾。

这种事郑瑞庭在别的单位也曾遇到,在设计、安装中都应充分考虑到镀槽满载时需要通过的电流,然后根据最大负荷的电流来计算导线的需要直径,绝不可凭想像来布置导线,否则后患无穷。

9  购买劣质整流器引起的火警

芜湖市有一家电缆厂在一条铜丝连续镀锡生产线上请我们去调试,当新的整流器工作不到半小时,就冒烟起火烧起来,于是,立即关掉电源,迅速灭火。接着,打开整流器大门查看,在整流器排线面板上有很多塑料包裹的导线已软化,或熔化,有的甚至把铜丝烧断。追查责任时,出现整流器供应商竟是无资质的制造商。当时,厂方订货时,只讲价格越低就好,却忽视了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10  烘箱烘工件时值班人员擅自离岗引起的火警

南京某研究所油漆车间,在烘箱里烘关键工件时,突然冒黑烟,并烧了起来,造成了产品质量事故和设备报废事故。在后来追查责任人时,由于操作者烘工件时较长时间离开现场在外间聊天,认为温度已调好,又是自控的,怎么会烧起来呢?辩称是设备问题,与个人无关,是设备质量问题。后查岗位责职,虽然烘箱温度有自控能力,但也得有人值班,不得擅自离开现场,并要求每30分钟还要记录一次烘箱温度,看看是否有波动,或有否失灵。总之,要使烘烤温度控制在工艺规范之内,并要求时刻有人监控。为此,这位操作工受到了处罚。

11  烘箱中烘化学溶液引起的火警

南京某所实验室凌晨3点时,突然向外冒烟吐火舌,经市消防队奋力扑救才把大火熄灭。后经调查,是该所某一工程师,在烘箱中烘化学溶液。由于长期烘使水分烘干,于是干化的化学品引起燃烧,也把烘箱烧坏,并引起实验室可燃物烧起来。而这位工程师认为:烘熔液是不会有危险的,也不会烧起来的;但万万没有想到会烘干后会引起燃烧。他还认为:烘箱是恒温自控的,回家睡觉是没问题的;但万万没有想到深更时刻,深夜供电足使烘箱的温控也会有波动。

最后,这位工程师受到了处罚,并得出了一个教训:只要烘箱用上电,不管自控也得有人值班。

12  小电流电解除杂质时引起的火警

南京某电镀车间在镀镍槽里进行小电流电解除金属杂质时,值班人员认为反正小电流电解,而且时间要拾几个小时,不妨回家先睡觉,明晨再来调整药水。谁知,在这一夜上就发生火灾,当人们在凌晨发现时,该车间已经烧得面目全非,损失近百万元资产。

总结教训:还是用电无人值班,认为“小电流电解怎能出问题”,就是这种麻痹思想、管理不到位所引起的。

13  电力线短路引起的火警

丹阳司徒镇一家台资眼镜生产厂,当电镀工人早晨上班时,发现电镀车间已完全烧成灰烬。后经排查得知:电力线从室外经水沟引入电镀车间里的,由于其外包绝缘层受腐蚀或老鼠啃咬引起短路,于是引起了火灾。而火灾又偏偏是星期六夜上烧起,无人在现场,最终造成了毁灭性火灾。

当我们受省级保险公司的委托到现场对其损失进行评估时,连不锈钢槽都烧得变了形,挂具扭曲成麻花,整流器烧得面目全非,房顶钢梁已横七竖八散落在地,墙壁有倾倒的,也有斜歪在那儿的险情,所有镀液也都无法使用,总计损失数百万元以上。最后,我们建议他们在地下或水沟中排电力线时,电力线务必套在耐蚀性的钢质套管中;与此同时,也可防鼠患。此外,这么大的厂房,深更半夜门房值班人员怎么不出来巡逻呢(如2小时巡逻一次),即使发生了火灾险情,只要及时报了火警,也不至于直烧到天明。看来,这家台资企业公司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到位。

14  在烘烤浸涂防变色涂料过程中引起的三次火警

某乡办电镀厂自行配制了一种贵金属防变色涂料,采用以汽油为主的有机溶剂作稀释剂,由于该类溶剂挥发性大、易燃并浸涂过程中涂料需要加温至50℃,浸涂后还需在110℃的高温烘烤,采用该种工艺本应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要有具体的防火、防爆制度,可是该厂在管理中疏忽了,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必要常识,从而相继发生了事故三起。

14.1  经过浸涂的工件在烘箱内烘烤的烘箱门突然炸开

据说事故的起因是这样的:操作者将浸过涂料后的工件当即移入已升温至110℃的电热烘箱内并关闭箱门烘烤,数分钟后突然听到震耳的轰、啪声响,此时只见电热烘箱的外门炸开、铁门严重变形,扣手掉落,玻璃内门炸碎,一股刺鼻的汽油味弥漫整个约40m2的房间,一时惊动了全厂。

据此情况,事故的发生显然是操作者缺乏应有常识,违背了基本的安全操作所至,在烘烤易挥发性物质时本应检查烘箱顶部的排气孔是否已打开,不然的话加热之后膨胀的气体无处泄漏,这时必然会引起爆炸。其次,浸涂后的工件表面多余涂料未经涤净、晾干,又预先把烘箱内的温度升至过高都是引起这次烘箱爆炸的重要原因。

14.2  经过浸涂的工件在烘箱内烘烤时烘箱内突然起火

分析其原因基本同上,据说操作者是吸收了第一次事故的教训,烘箱顶部的排气孔打开,烘箱门也未扣上,就认为不会有危险了,却没有考虑到浸涂后的工件直接放在烘箱内后表面残余的易燃性涂料会滴到已烧红的电炉丝上,此时必然会燃烧,并由此点燃的火苗引燃整箱涂复件燃烧的可能。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如能全面的总结第一次事故发生的教训,那么这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4.3  涂料在水浴锅中加温时水浴锅外壁突然起火

这次事故的发生比前两次危险性更大,据现场观察起因时平时在浸涂涂料时涂料桶仍搁在水浴锅内,工件浸涂时带出残余涂料掉落在水浴锅外壁。当再次水浴锅中电炉上加温时受到电炉丝的高温烘烤而引起燃烧、有幸的是水浴锅内被加温的涂料桶有盖盖着,否则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4.4  措施

以上三起事故的相继发生,操作者对此工作更是胆战心惊,惟恐再次发生事故,要求更换工种。厂方为防止上述事故的再次发生,要郑瑞庭编写了一份“防变色涂料施工安全守则”,其要点如下:

1)防变色涂料需加温时禁用水浴加温,采用热水烫温,如一次达不到所需温度时可更换热水再烫,至达到所需温度;

2)工件经浸涂后必须洗涤净残余涂料,待自然晾干后才可进入烘箱内烘烤;

3)被烘烤工件应放在搪瓷盘内,然后连搪瓷盘一起进入烘箱内烘烤,严禁直接放在烘箱内的筛网上烘烤;

4)烘烤过程中烘箱顶部的排气孔必须打开,便于箱内的挥发性气体畅通无阻;

5)工件烘烤前严禁烘箱预先接通电源升温,以防烘箱内挥发性气体急骤达到饱和而发生危险。

14.5  小结

该厂自执行上述要点为主的“防变色涂料施工安全守则”后再也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故,达到工人操作放心,领导满意的目的。

15  电解除油工序中引发的突然性爆鸣事故

突然性爆鸣事故较为多见,多发生在工艺管理不甚严格、设备维护不太重视的厂家。某一电镀厂时有发生这类事故,其原因就在于此,电解除油槽的液面上漂浮着不透气的油膜,铜质极杠的外表几乎认不出是铜的外貌。有一天,郑瑞庭和几个人在参观该厂时,电解除油槽因挂具与极杠的接触处产生火花,突然性响起了震耳的爆鸣声,立刻见到镀槽周围碱液喷洒一地,幸亏当时槽边无人工作,否则必然引起伤害。

引发这类事故的原因是电解过程中阴极上逸出氢气,阳极上逸出氧气,在溶液表面覆有较厚遮盖物(特别是抑雾剂)时,氢、氧气体得不到充分释放,相当部分积聚在遮盖物之中。当遇到因极杠与挂具的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时,即会骤然引起爆发性的聚合反应,气体急剧膨胀,当即发生震耳的爆鸣声,槽内溶液也会随着这一气体的突然膨胀而被飞溅出来。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建议采用如下几点预防措施:

1)经常洗刷极杠、挂钩、保持清洁;

2)挂具与极杠之间的接触宜由“挂”改为“卡”,以保证接触良好;

3)工件进、出槽之前要先切断电源;

4)槽液表面污物要及时清除;

5)抑雾剂用量要少,只要起抑雾作用就行;平时要少加勤加。总之,不要在液面上有一层厚厚的抑雾层。

16  化工药品储贮不妥,潜伏着火灾和伤害人身事故的隐患

某厂电镀工艺上使用的药品单独存放在车间外面,以石棉瓦为顶的一间小屋内,这种房屋冬天不避寒,夏天不避暑,屋内外温度基本相似。夏天屋内温度可达40℃以上。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某些液态材料如双氧水、强酸、有机溶剂等由于遇热膨胀的原因,时有容器被炸裂、液体满地流的事故发生,不但经济上造成损失,还潜伏着火灾和伤害人身事故的隐患。

为防止这类恶性事故的发生,药品的保管工作一定要谨慎,要选择在阴凉通风的场所,最好存放在地下室,要绝对避免在高温和日光直接照射的场所存放化工药品。

17  在锌酸盐和氰化滚镀锌时滚桶内常有爆鸣声发生

这二种镀锌的电流效率较低(在60%~70%之间),因此,阴极副反应(与电流效率90%多的酸性镀锌相比),会析出较多的氢气。当滚桶内工件过多,电流强度过大,产生的气体一时难以从滚桶的孔眼中散发出来时,滚桶内的气体会形成饱和,压力增大。

众所周知,滚镀工件与阴极的电连结是靠导电鞭的端头相接触而实现的。在滚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脱空(断电);当再接通时又可能发生电火花。这种电火花,会使滚桶内的饱和氢气自燃,气体瞬息之间急剧膨胀,从而发生爆炸;严重时,会爆破滚桶(滚桶门变形或掉落),还影响到人身安全。防范此类事故可参照以下方法:

1)滚桶最外边离阳极间距不要太小,不要小于250mm;

2)注意阳极面积,应使其电流密度在工艺范围之内。其阳极面积太小,阳极电流密度太大,阳极容易钝化,在阳极上就容易析出过多的氧气;

3)只要工件不卡在滚筒孔内,又不掉落桶外,还能承受得滚翻冲撞前提下,尽量扩大滚桶孔径。这样,促使滚桶内的气体均匀地向桶外扩散,氢气就不会在滚桶内积累至饱和程度;

4)滚桶里的工件不要放得太满,盛放工件占滚桶的高度3/5就最适宜。这样,满足工件在滚桶里翻滚(镀层厚度可镀得更均匀),也有利于氢气向滚桶外扩散;

5)滚桶的转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一般转速为6~10转/分之间。太慢不利镀件翻滚,太快不利氢气向桶外扩散;

6)在选择添加剂(或光亮剂)时,应选电流效率较大的品种,从源头上抑制氢气的析出量;

7)滚桶模式不要采用半埋式(不利于提高产量),又不要采用全埋式(不利于氢气向滚桶外扩散)。建议滚桶浸在溶液的深度4/5就行,而上面露在空气中为1/5;这样,既不影响产量,也不影响氢气向滚桶外扩散;

8)在滚桶里的导电象鼻头,由一个改用二个,即在滚桶二侧各引入一个。这样,同时与工件脱空接触的机率就接近零;也就是说,产生初接通电的电火花就会不再发生。

通过以上8条预防措施,滚桶里发生爆鸣的事故就不会再次出现。

18  水冲整流器引起的火警

南京某个体企业的电镀工人在下班前为了清除整流器底部的垃圾,为了贪图方便,竟用脸盆装满水后去冲,意图把垃圾从底部冲出来。

次日早上,一开整流器就立刻噼啪地烧起来,赶快把总电闸拉下。经灭火后发现:该整流器的变压器已经烧坏。

在清查原因时,才发现昨天这位新工人闯的祸。报告厂部后,为了起警示作用,就把这位新工人请退掉了。少许有点知识,或经人宣讲后,就都会明白,整流器之类电器是不能泼水的,因为受潮后线路会短路。特别是变压器部位受潮后绝缘性就成为问题,一通电也就会烧起来。这件事,再一次说明企业要效率、要安全,就必须靠管理制度,必须对新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决不是任意请一位农民工进厂就立刻能站岗操作的。从这件事看,老工人、车间领导和厂领导都有责任的,没有对这位新工人进行交待或岗前安全教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苏州市电镀协会 苏ICP备130520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