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szdx.ww@163.com
联系人:王万
手机:13962519105
首页>企业纵横

姑苏电镀史话(二)

发布时间:2014-06-04

 五、明末清初繁荣的钟表制造业

     苏州的钟表制造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天文学家陆绩,他发明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到了明末清初,苏州的钟表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了。清朝道光年间梁章鉅的《退迹续谈、自鸣钟》一书记载“今闵、广及苏州等处皆能制造自鸣钟。”“清代制造钟表,要推苏州、广州。”不少钟表精品还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已有30多家钟表制造作坊,其中规模较大的如珊宝斋、道光17年(1937年)人民路马医科口;姚义源、同治3年(1864年)阊门外吊桥堍;协成同治年间司前街。这些作坊制作插屏钟、鸟音钟、水发钟等,兼营钟表维修业务。协成店主朱成阳还发明了钟表零件防锈工艺,该工艺方法是用瓦粉和砻糠打磨钟表夹板等黄铜零件,磨到该类零件照出人影时,再用砻糠将零件垫好,用火烘烤到零件均匀发黄为止。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西洋钟表涌进我国市场,且价格十分便宜,致使苏州钟表作坊纷纷倒闭改行,或专门从事钟表修理业务。到了民国时期,钟表业有所回升,苏州解放前夕,钟表行坊共有101家,其中以观前街为中心,有48家商号店铺,其次以石路为中心,有商号35家。1955年前后,又开设了27家钟表商号。在合作化运动中,这128家商号合营成立了若干个集体合作社,还创办了专门生产钟表游丝的“中苏钟表零件业务”,生产商标“金星牌”游丝。19583月,该工厂与其他工坊重组改制为地方国营苏州宝石轴承厂。如此庞大的钟表队伍奠定了苏州后来的钟厂、手表厂、钟表元件厂、钟表材料厂、钟表配件厂、手表壳厂、表牌厂等手钟表工业基础,以及品种繁多的手表,钟表表带、表壳的电镀工艺技术。

 六、洋刀和日用小五金

  清代末期,在阊门的下塘街六福里,开设了一家“魏记尺刀号”,店主魏老二,店里有十多名工人,生产松鼠刀、鲤鱼刀、鹦鹉刀等。1920年魏的徒弟夏阿毛又在同仁街5号开了一家“夏万昌尺刀号”,专门生产仿西方有弹力的全铜小刀,统称洋刀。解放初期,根据政府的统计数字表明,苏州小开刀生产户已达44家,产量也由1949年的1972把提高到7270把。1954122411户个体户手工业主合伙成立了“苏州洋刀生产合作社”,地点就在人民路接驾桥口。1956年又有7户个体业主参加了合作社,职工人数高达171人。在合作化、大跃进年代中,企业反复拆并,先后使用过“苏州五金制造厂”“苏州洋刀厂”“苏州日用五金厂”等厂名,最后演变为“苏州刀厂”。在此变化工程中,苏州电镀合作社并入市联社五金工厂、地方国营金阊日用五金厂电镀车间94人分出来成立了电镀厂、最后电镀厂又与苏州电镀二厂、公益电镀厂60人一起并入地方国营苏州日用五金厂,后来又改厂名为苏州刀厂,成为我国小刀行业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

    除小洋刀外,苏州日用小五金行业中,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的产品还有弹子锁、拉链、指甲钳、刀片等。弹子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苏州解放前夕,有弹子锁手工作坊11家。解放后到1954年,新开弹子锁作坊43家,还有3家专门为弹子锁加工钥匙毛坯的作坊。在合作化、大跃进年代几易其名,最后苏州锁业仅存“苏州锁厂”一家。指甲钳和拉链起步较晚,指甲钳生产始于1953年,晚于上海、广州,成为我国指甲钳生产的“三鼎甲”。拉链生产出现在50年代初期,晚于上海20年左右。拉链、指甲钳工塲都是原来生产小洋刀的作坊转产过来的。

  七、孙、储二位大师引领了苏州的眼镜业

    苏州眼镜业不仅历史悠久,而是对发展我国眼镜行业具有推动作用。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眼镜技师,名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架在眼镜上的镜片,这种镜片用天然水晶磨制,磨制过程中采用了“对光”(即现在的验光)技艺,按人们的年龄和视力状况,加工成老花、少花、远视、近视等品种。除此,孙云球对光学仪器的发展的贡献巨大,他用水晶石磨制出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光学镜头,可惜的是,这位有作为的光学大师33岁时患病早逝。幸运的是他留下了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名著。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位制造眼镜的的杰出人才,名叫储三山,他进一步发展了眼镜的制造技术,从而引领和推动了苏州眼镜制造行业的发展。

   苏州大约在1735年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当时主要集中在市郊上方山、新郭里一带,以天然矿产水晶作原料,用古老的方法磨制单片镜。十九世纪初,先迁至虎丘、山塘一带,后又迁到阊门专渚巷、天库前、万塔头一带。民国11年(1922年)、苏州眼镜业建立了行业组织“裕明公所”,地址就设在专渚巷石塔弄。到民国21年(1932年),苏州眼镜制造业约有26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苏州眼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53年统计数字表明,苏州眼镜生产户已达150多家,从业职工2900余人。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建立了1个眼镜厂,1个眼镜生产合作社和4个眼镜门市部。

  眼镜架分成赛璐璐、半金属、全金属(铜质)架三种。全金属眼镜架加工有59道工序,其中包括抛光、电镀等工序。眼镜零配件迄今所用材料仍为黄铜。其中眼镜铰链被视为“眼镜之宝”,因其形小、要求高、耗功夫、难加工,故显得其“贵”,其生产工序分为挤压、铣齿、落料、管子钻眼、冲底版眼、成型、电镀、检验等8道工序。脚芯生产工序分拔直、磨火,冲花、电镀、检验等5道工序。

八、修理兼装配的缝纫机业

   苏州最早出现缝纫机业源于廿世纪初,1912年在临顿路史家巷64号,一位姓徐的开了一家以修理缝纫机为业的“申昌缝纫机号”,不久由其子徐炳卿接任。30年代初,上海胜家公司主管张振凡在观前街开了一家分号,专门经销上海胜家公司的缝纫机、兼营修理业务。19433月,贺荣春经营的“荣昌”和丁长发经营的“美新”缝纫机修理店相继开张,均以修理兼装配缝纫机为主业,装配出来的缝纫机以“邮船”“丰收”牌子在市场上销售,这就是苏州地产最早的家用缝纫机。1949年苏州解放后,由于市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持,私营的缝纫机号到1953年初已发展到了16家,从业人员48人。195610月,经苏州市重工业局批准,以“福昌”工场为基地,将“润昌” 、“荣昌” 、“鸣翔”3家工场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苏州缝纫机厂”,年产缝纫机1436台,以“幸福牌”商标命名。翌年,原顺丰制针工场,以独家公私合营成立“公私合营顺丰制针厂”。到1958年顺丰针厂与苏州缝纫机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苏州缝纫机器制造厂”,厂址迁移至西百花巷4号,拥有职工230人,产值是1956年产值的7倍多,并自主加工梭床、挑线凸轮等22种复杂的缝纫机零件。

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解放初期,苏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组织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1年上半年开始,率先在针织、毛巾、纽扣等七个行业成立生产合作化。1956年,在全国农村出现合作化高潮和首都北京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消息的鼓舞下,苏州手工业劳动者要求组织起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市政府批准,全市共组织成立31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31493人。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列举了一些从事电镀加工工艺的生产合作社,这些生产合作社和电镀从业人员堪称苏州电镀行业的前辈和排头兵。

 

合作社名称

建设日期

社员人数

合作社主任

监事会主任

地址

第一剪刀社

1954.9.15

119

吕桂楚

朱根生

尚义桥东62

第二剪刀社

1954.10

131

秦伯纯

钱升福

万年桥大街201

第三剪刀社

1954.12

100

戴寿生

林宝群

大儒巷50

五金零件厂

1956.1

68

许荣华

 

十全街281

电镀生产社

1955.8

82

王永贵

金兆祥

皮市街潭子里5

洋刀生产社

1954.12

171

朱景武

张荣大

高师巷11

匠作生产社

1956.1

120

徐锦祥

朱惠清

养育巷325

眼镜社

1955.11

316

陆阿二

顾炳贤

西中市150

指甲钳社

1955.9

24

蒋福林

 

东中市10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苏州市电镀协会 苏ICP备13052055号-1